作者

查看所有
Philip Yancey

楊腓力

楊腓力(Philip Yancey)自 1977 年起,就寫了許多處理棘手難題的書籍,包括《有話問蒼天》。腓力從 1971-1978 年在《校園雜誌》(Campus Life magazine)服事,然後成為一位全職作家。他和妻子珍妮住在科羅拉多州的長榮。

文章 楊腓力

不同眼光

我在印度時,曾與痲瘋病人一同崇拜。當地醫治痲瘋病的先驅,幾乎全是宣教士醫生,他們不畏惡疾,與病人一同生活。因此,教會在痲瘋病盛行的地區特別興旺。我也拜訪了緬甸的愛滋病孤兒院,看到基督徒義工撫慰這些被病魔奪去父母之愛的棄兒。在智利和秘魯的聯邦監獄,我看到最振奮人心的崇拜。在被世人所棄絕的族群當中,那些卑微、不幸、受欺壓的人心裡,正是福音種子扎根生長之處。

奇異恩典

約翰.牛頓(John Newton)早期被迫參加皇家海軍,因不服從命令而遭開除,後來他從事了販賣奴隸的工作。牛頓惡名昭彰,因他喜歡說詛咒和褻瀆的話。當時橫越大西洋的殘酷販奴交易盛行,他在一艘販賣奴隸的船上工作,從普通水手開始,最終當上了船長。

早已相信

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在德國的一個戰俘監獄內,一些被俘的美軍瞞過警衛造了一台收音機。一天,收音機傳來德軍司令投降和戰爭結束的消息。由於通訊中斷,警衛還不知道德軍已經投降,但在戰俘之間,投降的消息早已傳遍了,他們盡情慶祝一番。一連三天,他們放聲高歌、向警衛揮手,又在用餐時開玩笑。直到第四天,戰俘早上醒來,發現德國人都逃之夭夭,他們無盡的等待終於結束了,自由的日子已經到來。

不再恐懼

猶記得1991年,我從電視新聞報導中,看到莫斯科街道上發起的非暴力革命運動。在極權主義之下長大的俄羅斯人突然宣布:「我們要像自由人。」他們集體到街道宣洩不滿的情緒,與迎面而來的坦克車抗衡。在車裡的軍官以及在車外的群眾,雙方臉上的表情形成強烈的對比,很明顯地表現出誰是真正恐懼,誰是真正得自由。

浮出水面

很奇妙的,人類可以同時體會自然與超自然──即能見的與不能見的世界。我在紐西蘭乘船出海賞鯨時,就讓我思考到這兩種世界。一隻鯨魚會浮出水面休息片刻,接著深呼吸數次,噴出的氣體,形成了壯觀的水柱,然後俯衝潛至一哩深的海裡去捕食烏賊。

害怕的魚

我發現要照料一個海水魚缸,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。我就像是在使用一個手提式化學實驗室,監控硝酸鹽和氨的含量,在水中泵入維他命、抗生素、磺胺劑和酵素,還要用玻璃纖維和木炭來濾魚缸的水。

不要計較

舞台戲劇阿瑪迪斯又名「莫札特謀殺案」,描述了一個十八世紀的作曲家,尋求明白上帝的心意。其中提到,虔誠的作曲家安東尼奧•薩列里,渴望以自己的音樂創作來頌揚上帝,但卻沒有天賦來創作不朽的作品。反之,桀驁不馴、放浪不羈的音樂天才莫札特,卻擁有最偉大的音樂恩賜,這使得安東尼奧感到忿忿不平。

幫忙

有一天,我的朋友在他家後院放置大石板,他五歲大的女兒要求幫忙。朋友建議她唱唱歌來為他打氣,但她拒絕,因為她想幫忙。最後朋友想到一個不會讓女兒受傷的安全方法,就是當他搬那些石板時,讓女兒把小手一起放在石板上面。

重要命令

一個律法教師問耶穌生命中最重要的誡命為何,耶穌回答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你的上帝」(馬可福音12章30節)。耶穌這句話總結了上帝最希望從我們得到的是什麼。

地上如此天上亦然

在耶穌時代,羅馬異教的教導認為,天上神祇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地上的人們。若是宙斯發怒,地上隨即雷電閃動。「天上如此,地上亦然」就成了古時候的定律。

救恩臨到

在16世紀,當意大利神父利瑪竇到中國傳福音給未得之民時,他藉著展示一些宗教藝術品來講述基督的故事。他們欣然接受馬利亞懷抱著嬰孩耶穌的肖像。但當他拿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圖畫,嘗試解釋這位神子必須被處刑時,他的觀眾卻表現出反感和震驚,因為他們沒法敬拜一個被釘死的上帝。

施予之福


在馬可福音12章40節中,耶穌斥責耶路撒冷一個貪腐的會堂侵吞寡婦的家產。過後,有一個寡婦仍願意將她最後的幾個小錢獻上,這事情實在令人費解。然而,耶穌卻從這個婦人的行為,看到正確的金錢觀(41-44節)。